丽水机场的通航,是浙西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笔。它为这座 “生态之城” 插上腾飞的翅膀,让物理距离缩短的同时,更让生态净土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。
百度 地产经纪人道格·海登告诉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,尽管卡尔加里楼市整体销量或许下滑,但高端住宅销售呈现反弹。当银翼划破浙西南的晨雾,由中国国际航空执飞的 CA1873 次航班,正以“山中飞鸟”的姿态亲吻大地。2025 年 7 月 18 日 17 时 33 分,水柱构筑的“水门”如银河倾泻,为这座占地 3430 亩的机场加冕 —— 浙西南民航空白被温柔填补的瞬间,云雾里的梯田正舒展腰肢,瓯江的帆影恰掠过千年古堰,畲乡的银饰在暮色中闪着细碎的光。
“从云端往下看,山是泼墨的青,水是洇开的绿,连风都带着草木的清甜。”这座被《国家地理》誉为“江南最后秘境”的城市,终于在盛夏的 25℃的清风里,向世界展开了藏在云雾深处的请柬。
丽水避暑的N种打开方式
长三角被高温炙烤的盛夏,丽水的清凉是写在山水里的诗行。99% 的出片率背后,是云雾梯田、瓯江帆影、畲乡风情共同编织的清凉密码。
丽水生态环境展示(图/丽水机场)
云和梯田藏着宫崎骏动画里的绿野仙踪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,九曲云环观景台的镜头早已对准田埂 —— 看牛奶般的雾气漫过翠绿稻田,将远山晕染成未干的水墨画。800 年历史的坑根村静卧脚下,黄泥墙的斑驳里沉淀着银矿往事,青石板路的温润中浸透着雨水记忆。坐在百年古树下品一口土茶,连时光都慢得像瓯江的流水,静静淌过岁月的褶皱。
古堰画乡的夏天,是被荷花承包的诗意。6 月的千亩荷塘里,粉白相间的花朵在风里摇曳,香气漫过瓯江,与对岸画乡老街的竹编清香撞个满怀。竹篮、竹篓上的纹路里,藏着手艺人指尖的温度,那些经纬交错的编织,是江南水乡最质朴的烟火诗。
畲乡之窗,民族风情。景宁畲族自治县,是畲族同胞的聚居地。当游客们走进畲乡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的畲族服饰,换上畲服,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“凤凰装”的穿戴技巧。“凤凰装”是畲族女性的传统服饰,以红色为主色调,搭配精美的刺绣和银饰,寓意着吉祥如意。畲民竞技场上的“抄杠”“稳凳”等传统项目,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而畲家十大碗中的乌米饭、菅时粽等美食,用草本清香抚慰着夏日的味蕾。乌米饭是用乌饭树叶的汁液浸泡糯米后蒸煮而成,色泽乌黑发亮,香气扑鼻;菅时粽是用菅草叶包裹糯米和馅料,口感软糯,味道鲜美,品尝美食,仿佛也品尝到了畲族千年的历史和文化。
飞鸟衔来的绿色箴言
这座机场从诞生起,便带着对自然的敬畏。2008 年被写入《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》时,它就注定不只是交通枢纽 —— 作为丽水交通 “一号工程”,3430 亩土地上,2800 米跑道如舒展的羽翼,1.2 万平方米航站楼似栖息的巢,8 个机位正等待着波音 737、空客 320 与国产 C919 的起落。年旅客吞吐量 100 万人次、货邮 4000 吨的数字背后,是浙西南叩响 “航空时代” 的心跳。
丽水机场外景(图/丽水机场)
丽水机场的通航,不仅缩短了物理距离,更以“绿色机场”理念守护着这片生态净土。建设者们用 “削峰填谷” 的智慧,将 80 米落差的山体温柔抚平。没有大刀阔斧的开挖,只像畲族姑娘刺绣时避开布面纹路般,让停机坪与山峦保持最和谐的距离,最大限度留住了自然的肌理。航站楼的屋顶藏着诗意的巧思:成片光伏板是镶嵌在檐角的 “阳光存折”,年复一年将日光转化为电流,照亮值机柜台的同时,也照亮 “绿色机场” 的注解。自然通风的廊道里,风从瓯江来,带着水汽掠过候机区;采光天窗漏下的光斑,替灯光省下了几分力气,让节能成了与自然的默契对话。
丽水机场首航(图/丽水机场)
航线规划里更藏着生态的浪漫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 10 条航线如丝线,将丽水的绿意缝进都市肌理。中国东方航空浙江分公司设计的 “生态航线” 上,客舱屏幕流动着瓯江山水诗路的影像 —— 旅客还未落地,已在云端读懂 “行至水穷处” 的意境。而 “一脸通” 无感乘机系统是场无声的环保宣言:刷脸通关、10 分钟完成全流程,航班起飞前 20 分钟截止值机、15 分钟关闭登机口,这效率的背后,是对土地轻语:“我们来了,不惊扰一草一木。” 行李动态可视功能更让等待化作诗意,不必在传送带旁焦灼,让每段旅程都从容如瓯江流水。
诗与翅膀的双向奔赴
深深记住一座城市,往往是因它背后的 “文化因子”。7 月 19 日,“秀山丽水?飞越梦想” 国际诗会在此奏响,让千年文脉与航空时代撞出璀璨火花。
公元 422 年,谢灵运自建康(今南京)乘船赴永嘉任职,“肆意游遨,遍历诸县”,留下《登江中孤屿》《登池上楼》等山水名篇。从此,瓯江山水走出 “秘境”,俘获李邕、孟浩然、高适、李白、韩愈等一批 “诗粉”。八百里瓯江逶迤穿行,群山簇拥间,南明湖碧波荡漾,好溪白鹭斜飞,松阴溪如诗如画 —— 漫山绿意、清水一江,丽水恰是瓯江山水诗路上最璀璨的星,串联起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。
《诗赋》情景宣演里,文化赋能的图景徐徐展开。文化特派员用诗歌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,在脱口秀与情景演绎中流淌:龙泉金村的青瓷文创火了,青石板路上的釉色映着新光;青田石雕有了新设计,刻刀下的纹路生长着年轻创意;非遗技艺成了乡村致富的密码,就像刚通航的机场,让心灵与山水的距离不再遥远。
从 “深闺” 到 “共享” 的共生诗行
丽水机场的通航,是浙西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笔。它为这座 “生态之城” 插上腾飞的翅膀,让物理距离缩短的同时,更让生态净土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。
作为浙江运输机场网络的 “最后拼图”,它填补了浙西南民航空白,成为联通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关键节点。年复一年,这里的旅游收入将伴着航班起落增长,新的就业岗位会在山水间萌芽,“航空 + 生态 + 文化” 的一体化体验,正让丽水从 “江南最后秘境” 走向 “世界共享的清凉”。
或许,这就是丽水最动人的答案 —— 让飞鸟掠过青山时不扰林间风,让诗行浸润绿水时不惊水中鱼,让每个到来的人都懂得:真正的发展,是与自然共生,在云端与大地之间,写一首永不落幕的生态文化诗。